成都水环境整治项目跟踪-内蒙古北方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Website Home

主要针对计划、任务和项目成员三个方面,是为了了解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而进行。

如了解成员工作完成情况,了解整个项目计划完成情况等内容。

项目跟踪是必要的,因为它可以证明计划是否可执行,同时可以说明计划是否可以被完成?

因为可以对计划进行检验,所以如果把计划和跟踪作为一个工作循环,那么计划将得到适时的改进,因为跟踪过程中会发现大量的计划的不当之处。

现在我们的项目中,有很多计划做的不够,这可以促使我们去改进和完善!

项目跟踪实施人应该是项目经理,因为项目经理制定项目计划,并且项目经理有权进行工作的协调和调动?

也就是说,跟踪的主要目的是给项目经理一个工作的参考!

跟踪的结果和数据是“最好的教材”。

跟踪的好处有:1、了解成员的工作情况。

一个任务分配下来后,项目经理应该知道工作的进展情况,那么他就必须去跟项目成员进行交流,了解这个成员的情况。

所以他要得到的信息是“能不能按时并保值保量的完成。

如果不能按时完成,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呢?

”这是项目经理最关心的。

而且需要随时的收集。

如果这个信息没有被收集上来,那么项目经理就失去了对项目的了解,也就失去可适时调整的时机,如此,后果就可想而知了,项目拖延、混乱……2、调整工作安排,合理利用资源!

如果项目组中有几个或者几十个人的时候,就可能出现完成任务早晚的不同,完成早的不能闲着,完成晚的要拖后腿!

这时就需要项目经理进行工作的调整。

那么这个跟踪结果和数据就可以帮助项目经理完成这个工作。

3、促进完善计划内容;

项目人员多了,又去跟踪,这就必然要求项目经理做出详细的计划,这个计划必须要明确任务,明确任务的负责人,明确任务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这就要求项目经理把整个项目分成若干部分。

详细的考虑分工。

项目经理的跟踪必然促使项目组成员更加详细、合理的制定自己工作计划,最终形成一种可喜的情况,那就是计划展现出的层次结构(项目计划、阶段计划和个人计划)。

4、促进项目经理对人员的认识?

工作分解后,应该按照个人的特长分配工作,因为特长就是效率;

所以项目经理必须了解项目成员的情况!

即使在开始时不了解这种情况,这种信息在跟踪中也会很快的被体现出来。

也就是说跟踪促使项目经理对成员进行一个评估,并且这个评估是可以找到根据的(项目跟踪的结果)。

5、促进对项目工作量的估计;

在一个好的跟踪工具中应该有对工作量的估计!

工作量的估计总是很不准确,这个问题在跟踪中表现为完不成任务/计划,或者工作超前。

在这种情况发生后,也必然促使项目经理去考虑工作量的评估问题(包括整个项目的工作量,各个任务的工作量,有可能导致整个项目计划的修改啊)?

6、统计并了解项目总体进度!

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项目组在同一时间进行不同阶段的工作。

这时对于工作进度的把握,尤其是总体进度的把握就比较困难;

如果项目经理把阶段划分的很清楚,并且阶段工作量也很明确,而且项目成员也对自己的工作量进行评估的话(完成了任务的百分数),那么项目的总体进度可以由工具自动生成(完成的百分比)!

这当然不是很准确,但却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而且是一个比较好的参考?

7、有利于人员考核;

项目成员的工作能力(是否按时完成任务,完成工作量的大小……很多信息都可以体现出来)!

从跟踪方面来说,是项目经理主动去了解项目的情况。

但项目成员应该主动向项目经理汇报工作,尤其是工作中的问题。

正所谓“没有问题就是问题”?

现在我们需要一个好的工具,来建立并完善我们的跟踪工作?

交流的心态交流需要好的心态,尤其是PM,必须懂得倾听,在听意见的时候,不要过于自信;

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一个好的交流环境可以激发人的思维,一个差的交流环境会抑止交流的欲望?

而在这个环境中,PM的心态是比较重要的。

我发现每个软件公司几乎都有例会制度,但是每次例会的效果越来越差,几乎就变成了一个人说话了;

例会制度本来是为了保证交流,增加交流;

但是,由于这种例会形式过于正式,所以使人感觉气氛压抑,所以就抑止了交流欲望,结果反是减少了交流;

氛围决定交流的效果,比如PM请项目组人员去喝酒,这时的话肯定比例会时的多。

以前看到美国人、印度人每天下午都有一个喝咖啡的时间,曾经很纳闷。

现在感觉到了,原来是调节交流氛围的。

任务监控在项目组中经常出现一种情况,就是PM对各个组员的工作检查太多,导致很多工作不能及时执行?

在项目组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就是PM不知道如何去做一份可行的计划,不清楚如何去分工。

当然以上工作主要看PM的能力,但是也要看方法。

就拿第一种情况来说。

交流会起多大的作用!

这首先要分析一下,PM为什么增加检查力度,细致且繁琐。

PM担心组员不能把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所以就不断的检查。

这种担心是有必要的,但也在很大的程度上说明组员没有理解你的意思,没有理解你分配的任务,不清楚你到底要什么。

而这个问题主要是PM的问题?

项目管理的七大原则项目学习的10条法则使用Project软件的基本思路是:制定初始计划、优化计划、设定基准、跟踪与更新计划。

我们用一个最简单的项目计划来演示一下如何在Project软件中跟踪项目的进度?

比如项目中只有3个任务,A、B、C。

其中任务A和B是前后衔接的关系,C是独立的路径;

假如这个计划已经优化完了,我们可以将其设定为基准?

在【项目】菜单下点击【设置基线】按钮,会弹出设置基线的窗口,这个窗口的操作比较简单,第一次设置基线切记一定用默认的【基线】,而不是带数字的基线1、基线2等,然后点击确定按钮关闭窗口即可;

刚设置完基线,似乎软件没有什么变化,此时需要切换到【跟踪甘特图】视图!

在【任务】菜单下最左侧有个甘特图按钮,在下拉菜单中点击【跟踪甘特图】视图。

接下来需要跟踪和更新计划了。

假如任务A实际上2月2日才开始的,而且工期预计需要3天时间,任务还尚未完成,我们来看看整个计划有什么变化。

插入列【实际开始时间】,将任务A的实际开始时间输入2月2日,工期改成3天。

我们看甘特图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基线是不会变的,它是静止的,所以灰色的基线条形图它没有动,还在原来位置也是原来的长度,但是当前计划的条形图已经随着任务信息而自动更新了,可以很明显看到任务A和B相比较基线而言,都往后延迟了,软件比较直观地展现出了这种延迟!

我们也可以再插入列【基线完成时间】和【完成时间差异】这两列!

任务A的基线完成时间还是原来的2月2日,但是由于当前计划的完成时间已经变成了2月4日,所以【完成时间差异】显示是2天,代表它比基线晚了2天;

完成时间差异=完成时间-基线完成时间?

上面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大概解释了Project软件是如何跟踪项目进度的,希望能让你对Project软件有一个初步的整体认识。

张连永电子工业出版社《10天精通Project项目管理》作者浅析新形势下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随着人类需求的扩张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力度不断增加。

人类在开发自然,得到物质上的满足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主要是人类无限制的、大范围的开发自然大大破坏了生态环境,引发了大量的生态问题。

中国是一个人口基数大、资源稀缺的国家,很多资源的人均使用量都排在世界中下游水平。

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自然的开发利用的速度加快并逐渐超过了限度,造成了很多环境问题,例如水土流失、沙尘暴、草地退化等。

所以,认清我国自然环境现状,对症下药,采取合理有效方式解决环境问题迫在眉睫;

1.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在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人们的生态意识薄弱我国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普遍淡薄,上至决策者下到普通民众的环境保护观念都较落后;

决策者没有考虑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为了政治业绩大肆开发自然资源以求经济的短暂可观增长,缺乏环境的保护意识?

这种以环境换取经济发展、不重视环境的思想危害严重,常常导致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并且堆积延续得不到有效治理?

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的主要表现有:一,地方政府普遍存在财政拮据的问题,而且煤炭和稀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为了弥补财政缺口,地方政府领导人在做决策时只考虑无限制的开发利用环境资源,而对于环境的保护则很少予以考虑!

二,普通居民也只考虑眼下的经济利益,没有可持续健康发展、保护环境的意识。

此外,我国很多工程项目都存在不符合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例如,稀土资源在前些年民间私自大量开采以致稀土卖出“白菜价”,致使现在在稀土开采的地方出现了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2)资源不合理开发,致使生态环境恶化我国在资源的开发方面,以前粗放型的方式造成的恶果逐渐显现出来,并且现代的一些资源开发不合理导致环境进一步恶化。

现在,我国对于人工生态环境加大了保护力度,但是在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却没有实际的措施。

对于某一环境问题进行了治理,但是对于整体的自然环境却没有合理的保护措施。

例如,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工业污染的治理力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但是对于城乡居民生活垃圾污染以及农业污染却没有有效处理,导致环境污染依然很严重!

值得重点说明的是,我国目前仍然批准一些资源消耗量大、污染严重的产业在地方建厂开业并且这些产业缺乏科学的管理。